《猛龍》也是國內率先走將先進行全方位電影營銷路線的影片之一,拍賣包括電影宣傳活動的總冠名權,萬噸豪華郵輪慈善首映晚會的冠名權,全國六大城市首映式的冠名權、電影貼片廣告以及電視版權、音像版權等,一切走的燒錢路線讓人大有《英雄》造勢之感,甚至中國電影史上與電影同步發行的第一款手機和網絡游戲這點創出新意。
雖然《猛龍》的營銷手段,錢燒的十足,但在媒體運作上大打折扣,《英雄》的造勢導致幾乎所有的影視類通俗雜志均以大篇幅的報道和海報贈送來為其做宣傳。即使是負面報道,也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而《猛龍》營銷過后猶如泥牛入海,新聞報道少到可憐,以至于至今百度搜索“猛龍”兩字,鮮有電影新聞出現,也難怪《猛龍》連挖掘電影票房價值的單一途徑上都遭遇滑鐵盧了。
《猛龍》的電影營銷,讓我們看到在題材選擇、檔期選擇均有可為(明星薈萃+警匪題材),但營銷策劃、后續宣傳以及對媒體新聞的忽視等多種因素呈現出相當的幼稚,成為近年電影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影片,甚至導致當年來勢洶洶的制作方之一世紀華納連續幾年沒有作品推出……當然對于營銷初級階段來說,全方位電影營銷路線十分冒險,也唯有大制作才打得起此牌路,不成功便成仁,這都是題外話了。
國內票房:未過千萬
同類參考:《天堂口》、《茉莉花開》、《玉觀音》……本身陣容、題材均有營銷作為的影片。
四:《赤壁II》宣傳靠惡搞,檔期排錯位
《赤壁I》的口碑缺褒貶不一,爭論毀譽參半,不少輿論表示吳宇森的失敗在于刻意迎合西方觀眾的口味,但票房還是取得巨大成功。這一切都歸功與大投入,大推廣的營銷手段。因此《赤壁II》的營銷自然格外引人注意,然而就在大家熱切盼望有國產電影破大船記錄的時候,《赤壁II》的三個失敗營銷,讓這個希望徹底化為泡影。
《赤壁Ⅰ》的驚艷表現多少也給《赤壁Ⅱ》的推廣帶來更大的難度,可惜的是《赤壁II》在國內上映前幾乎并無大動作營銷,除了號稱戰爭磅礴氣勢,寄情特效之外,其他宣傳幾乎都是借上部東風,片方進行宣傳采用繼續吊胃口的形式,大打“拋磚引玉牌”,甚至在上映前不久推出的海量劇照,仍舊不少重復上部。而傳播推廣《赤壁Ⅱ》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網絡視頻、圖片“惡搞”,大大的搶走了《赤壁Ⅱ》在網絡上的點擊率和受關注程度,可謂適得其反。畢竟國人都經過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惡搞事件影響,難免產生將《赤壁Ⅱ》與《無極》等同的心態。
《赤壁Ⅱ》上映前,擋在吳宇森前面的就只有以“愛情浪漫史詩”著稱的《泰坦尼克號》了,可以說挑戰《泰坦尼克號》的記錄,不僅是中影的野心所在,更是中國電影人的集體夢想。然而隨著《梅蘭芳》上映檔期調整,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影片紛紛調整檔期,占據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赤壁Ⅱ》下選擇1月8日上映,雖然貌似擁有了一個春節檔期,但國情卻是春節檔期遜色圣誕檔及賀歲檔!圣誕、元旦期間只要是電影就有人看,甚至不怎么選擇片子,而過完這個節日大家的電影消費欲望大幅度降低。《赤壁Ⅱ》優勢先機都被之前的《非誠勿擾》占去不少,更別說還要面對《瘋狂的賽車》、《游龍戲鳳》、《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影片的市場瓜分。
國內票房:2.51億
同類參考:暫無
五:《無極》過度營銷導致全面崩盤
《無極》是好萊塢電影模式是否能本土化的試水作品,陳凱歌、陳紅夫婦通過一系列的電影運作,打造出一艘中國電影營銷“航空母艦”。這部對外號稱投入1億元宣傳費用的《無極》,初期的營銷經過陳凱歌和陳紅、韓三平等人不斷地“老王賣瓜”、猶抱琵琶半遮面地漏出零星消息,足以媲美《英雄》。當然《無極》也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電影營銷模式之一。
從營銷執行角度來說,《無極》做得不錯,甚至說新聞營銷方面他們做到了趕超《英雄》的地步,但大家都忽略了產品本身的眾多致命硬傷使得營銷執行力越強,品牌的價值受到的損害就越大。當越來越多觀眾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后,難免產生抵觸甚至反感。《無極》最初階段的宣傳是可圈可點的,但到后期歇斯底里式的叫賣絕對是“走火入魔”了。
|
- 08-22[VI設計] 餐廳創意廣告vi設計
- 08-22[包裝設計] 美國設計師的方便面包裝
- 08-20[logo設計] 京東商城的新標志-Joy金屬狗
- 08-13[logo設計] 吉它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3[logo設計] 月亮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3[logo設計] 鯊魚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3[logo設計] 水果、蔬菜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3[logo設計] 星形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3[logo設計] 櫻桃元素標志設計欣賞
- 08-12[畫冊設計] 紅酒目錄畫冊設計作品欣賞